益阳沙头完小:聆听抗战故事 让红色基因浸润少年心
“同学们,80年前,先辈们用热血回答了“中国会不会亡”的问题;今天,轮到我们用行动回答“中国如何更强”的问题。书桌就是我们的“战场”,书本就是我们的“武器”,铅笔就是我们的“钢枪”——把对英雄的敬意、对国家的热爱,转化为每天认真读书的动力,就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对英雄最好的告慰!”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完全小学操场上,“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红色基因传播者”,国防科技大学原工程兵学院大校、长沙市老兵宣讲团成员蔡建勋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校园上空。

10月24日,湖南省益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益阳市民主垸乡贤文化研究会、民建益阳市委会五支部、益阳市政协科技科协委员工作室、益阳市萤火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资阳区教育局、沙头镇人民政府走进沙头完小,开展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听抗战英雄故事,做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少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蔡建勋细致讲述了卢沟桥事变中29军战士的英勇抵抗、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平型关大捷的振奋人心、铁道游击队的机智果敢,以及沙家浜乡亲与新四军的军民情深。他深情缅怀狼牙山五壮士、杨靖宇、张思德和益阳抗战名将萧山令等英雄人物。

同时,蔡建勋解读了“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的抗战精神内涵,结合93阅兵,阐释其纪念意义,并向同学们提出“用读书铭记历史、锤炼本领、涵养品格”的要求,鼓励大家以读书为“武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少年之奋斗力量。
资阳区沙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慧致辞中表示,沙头镇这片土地,从不是一片普通的沃土,它见证过先辈们为守护家园而奋斗的身影,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 “爱党爱国、实干担当” 的精神底色。同学们,当你们坐在教室里读书时,可曾想过:今天的书桌,是先烈们用刺刀护卫的 “希望”;今天的校服,是英雄们用鲜血染就的 “荣光”,听抗战英雄故事,做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少年。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前摔碎枪支不留给敌人”“杨靖宇将军牺牲后腹部满是草根、树皮、棉絮”“张思 德烧炭时舍身护战友”等感人故事,蔡建勋一一深情讲述,让师生深刻感受到英雄的家国情怀与崇高气节。

同日,蔡建勋还在沙头镇完小举办了《影像为证:80年传承的抗战精神》摄影展。
本次摄影展以“影像”为核心载体,串联起抗战岁月与当代记忆。通过珍贵的历史战地照片,还原硝烟中军民浴血奋战的壮烈瞬间,定格山河破碎时的不屈抗争;同时呈现人们聚焦的抗战遗址、老兵肖像与红色纪念场景,用镜头延续精神脉络,让受众在今昔影像的对话中,了解伟大的抗战精神,感受其在新时代的 鲜活力量。

沙头镇完小学校校长李安和全校师生参观抗战历史展览后表示,重温了 14 年抗战的峥嵘岁月,让师生知道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情怀:少年从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要像先辈一样,成为有担当、有勇气的英雄。

据悉,蔡建勋大校 1970 年入伍,退休后仍带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踏遍 2000 多个红色遗址:从长征路上的雪山之巅,到抗战时期的荒漠战场,再到沼泽深处的革命印记,10 万多公里的行程里,他用镜头拍下了数万张珍贵照片,用笔墨写下了 200 多万字的红色篇章。他多次走进校园,带着师生重温 14 年抗战的峥嵘岁月,让青少年知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情怀有多滚烫,少年从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能像先辈一样,成为有担当、有勇气的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少年。
曹国军 邓艳 学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