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沙

谭嗣同故居和谭嗣同祠

点击:903时间:2025-05-11 湖南红色文化研究院

谭嗣同故居又称“大夫第”,位于湖南省浏阳市淮川街道北正社区北正南路101号,谭嗣同故居始建于明朝末年,原为周姓祠宇,后由谭嗣同的祖父谭学琴(曾任浏阳县吏)买下作为私第并改造成庭院式民居建筑。谭嗣同故居主体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62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主体建筑沿中曲线延伸二进院。1996年11月20日,谭嗣同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谭嗣同故居馆内基本陈列包括“自小立志磨练成长”“立志匡时变法维新”“百日维新变法献身”“浩气长存影响深远”4个板块,展现了谭嗣同敢为人先的爱国精神。故居和纪念馆历经百余年风雨洗礼,保存完好,为研究清代祠宇建筑提供了实物例证。 

R-C (2).jpg

在谭嗣同故居的“石菊影庐”书房里,陈列着两张七弦琴——“崩霆”和“残雷”(复制件,原件分别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系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谭嗣同取故居院内一棵被雷劈倒的梧桐树的残干监制而成。


崩霆琴,仲尼式,琴面为桐木斫,琴底为梓木斫,黑色亮漆,无断纹,牛角雁足。琴背书魏碑体“崩霆”琴铭,下书“雷经其始,我竟其工,是皆有益于琴,而无益于桐。谭嗣同作”,腹款“浏阳谭嗣同复生甫监制,霹雳琴第一,光绪十六年庚寅仲秋”。

残雷琴,落霞式,面底皆桐木,退光漆,无断纹,牛角轸足,承露刻梅花样,焦尾刻灵芝样。琴背书楷书填绿“残雷”琴铭,下书“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柯折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己苦,遇己苦,呜咽哀鸣莽终古。谭嗣同作”,钤“壮飞”红印,腹款“浏阳谭嗣同复生甫监制,霹雳琴第二,光绪十六年庚寅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