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的留学生
1、上万留学生派遣计划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急需大批建设人才,在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的情况下,毛主席和党中央决定有计划地向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并很快同上述国家政府签订了有关协议。据此,周恩来总理主持制定了派遣计划,并成立了由聂荣臻、李富春和陆定一等人组成留学生派遣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每年的派遣人数、专业比例等都要报周总理审批。在北京还成立了留苏预备部,负责对出国留学生的培训工作,为期一年。
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我国共向苏联派遣了9000名留学生,向东欧国家派遣了1000人,共1万多人。1952年夏天,刘少奇同志对留苏预备部学员作了长篇讲话。他说,派你们留学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你们去留学就是参加了革命。为派你们留学,国家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要支出很大一笔钱,派一名留学生的费用相当于25户到30户农民的全年劳动收入。
【认识价值方知来之不易,懂得珍惜才能不负众望】
2、毛泽东主席殷切嘱托
1957年11月,毛主席率中国党政代表团抵达前苏联首都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典活动,并出席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首脑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于11月17日来到位于列宁山的莫斯科大学看望留学生。
当时,由于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进入关键阶段,工作十分紧张,昨天毛主席忙了一天,夜里又通宵工作未眠,但他仍然在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晓的陪同下来到莫斯科大学。当毛主席率领邓小平、彭德怀、杨尚昆、陈伯达、胡乔木、乌兰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依次走上主席台时,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和暴风雨般的掌声响彻大厅,沸腾的情绪久久平静不下来。毛主席走到讲台的前沿,从左边走到右边,含笑着向大家频频招手问好,并示意大家坐下来,开始讲话。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
毛主席的第一句话就是:“米尔(俄语“世界”)是你们的,当然我们还工作,在管理国家,米尔也是我们的。但是, 你们看,我们都老了,好像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毛主席接着说:“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毛主席说,我们大家都要割尾巴。中国有句古话:“夹起尾巴做人”。这句话很有道理。现在人都进化了,摸起来都没有尾巴了,但无形的还有。青年人应具备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
毛主席对我们还提出三点希望:
第一,要身体好,这是革命的本钱。他说,爬山和游泳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他问大家:“你们会游泳吗?”许多人回答: “会!”毛主席说,在你们这个年纪,我已游过不少江湖河海,爬过不少山岳了。他列举自己游历过的江湖山岳的名字,并询问在场的是否有来自那些省份的人。他每提到一个地方,台下就有人站起来,大声地回答:“有!”台上台下笑语交流,气氛十分活跃。
第二,要学习好,学好建设国家的本领。毛主席说,学习不一定每门课都考5分,重点课考5分、4分,非重点课考3分也可以。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与其门门功课平均用力,不如把力气花在重点课程上,不学则已,学就要把问题解决得透彻些。对次要课程了解个大概,及格就可以了。
第三,祝你们将来工作好,为国家做出有益的贡献。做好工作是不容易的,一做工作,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要认真地改。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这是毛主席第一次提出这一著名论点。
【不愧是毛主席,每段话都让人回味无穷、受益良久】
在经济系女生宿舍,毛主席指着站在旁边的邓小平说:“他还是你们的老学长哩!”这时坐在毛主席身边的苏红同学,才发现后面还站着小平同志,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请他坐下。毛主席却一把拉住,打趣地说:“邓小平是党的总书记,让他为人民服务,站一会儿没关系。”小平同志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说:“我是于1926年初由党组织决定从法国到莫斯科学习的。”同学们惊叹道:“这么早啊,那时我们都还没出生呢!”
【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默默地站在后面为留学生们服务,令人慨叹不已】
3、优秀留学生刻苦奋进
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讲话,都表明了党和人民对留学生的共同期望。毛主席的讲话,生动活泼,寓意深刻,富有哲理,亲切感人,对青年人充满了无限的信任和殷切的希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为建设祖国奉献出自己的知识、青春和热血!
正是由于毛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的谆谆教诲,使得留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留学机会难得,责任重大,并下定决心,学好本领,报效国家。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克服语言和其他方面的困难,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平时没有休息日,活动地点就是教室、阅览室和宿舍,他们称之为“三点一线”。每天睡觉仅为5小时左右。平时考试成绩都为优秀。外国同学好奇地发问: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这样拼命学习?他们不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怀有一颗火热的发奋图强的爱国心!
在生活方面,他们也保持了简朴的优良作风。按国家规定,他们每月的生活费本科生为500卢布,研究生为700卢布,和其他国家同学比算是低的,但到月底外国同学却向他们借钱。他们把节省下来的钱,一般都用在购买图书资料。按规定,研究生每年可公费回国探亲一次。但不少人为了节省国家经费,宁愿个人掏腰包购买火车票。
在异国他乡,大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遵守纪律,尊敬老师,虚心学习,保持了良好的作风,得到老师和外国同学的一致好评。 在国外,他们认为自己都是祖国形象的代表,对她不能有丝毫的玷污!他们以自己对祖国的忠诚,高尚的道德风范,刻苦学习的精神,在苏联、东欧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远超物质世界带来的动力】
4、两院院士学部委员逾200
留学生们学成回国均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分配,不计个人名利,高兴地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岗位,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才智和青春。在几十年的岁月里,经过探索、磨炼,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不乏科学带头人、著名学者、艺术家;不少人成为担负国家、 部门、行业的领导人和决策者。
这些留学生中有96位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03位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5位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2位为荣誉学部委员,其中有6位是双院士。特别是有4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是:金怡濓,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开拓者之一;王永志,我国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谷超豪,我国著名数学家;孙家栋,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留学生们没有辜负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信任与重托,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培养和期望。
【淡泊名利,实现梦想,得到永远的尊敬】
5、学子师前辈不忘初心
今天的学子们、年轻人,应当师从前辈学子,首先认识到社会劳动成果、父母家庭财富的来之不易,以及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倾力投入;把上述毛主席的几段教导深入理解、思考反省,进而学习前辈留学生们的刻苦努力、艰苦奋斗;在实现自我理想、追求圆梦的同时,为祖国、为社会尽力贡献。青春韶华,砥砺奋进,唯有奋斗,方不负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