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入阐释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对于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6月6日上午,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原副主任、省档案局原党组书记黄赤青,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原二级巡视员李立衡来到我院围绕文化传承发展,展开深入交流。我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陈彦熹等相关工作人员参与讨论。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原二级巡视员李立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进行了宏观规划,明确了2035年建设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应该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发展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点,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历史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不断铸造辉煌的历史。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原副主任、省档案局原党组书记黄赤青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团结融合,多元聚为一体,原因在于各民族文化的兼收并蓄,经济的相互依存以及情感的相互亲近,以及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能牢固凝聚,决定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同时,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之一,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我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陈彦熹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我们就一定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